香港最近几年为什么一直出的都是烂片?

来源:知乎-龙牙

不知道有没有朋友喜欢听藏语歌的?

我就超级爱听,我一直觉得“在什么环境就该听什么样的音乐”,所以走到什么样的地方,就换这个地方匹配的音乐,来获得一种和谐的氛围感。比如说人在大城市你就听点蓝调啊,爵士啊,激进一点嘻哈啊什么的;有大江大河的地方听点柴可夫斯基、李斯特一类的;山水灵动的地方就是莫扎特、肖邦。

雪山草原那当然就是藏族、蒙古族音乐,加上我又总是往高原上、草原上跑,就总是听。这里还有个区别,藏区和蒙古族聚居区区别还是很大的,蒙古族聚居区一般都天地辽阔、地势平坦,而藏族人住的地方都跟山密不可分,地势起伏很大。体现在音乐上,蒙古族的音乐就更加的苍劲悠扬,喜欢一个音节拖很长;藏族的音乐跟他们的地形一样跌宕起伏,随着节奏有大幅度的抑扬顿挫。

这时候你要是开着车,感觉就来了:

如果在藏区的地形上,一会儿一个坡、一会儿一个弯,你听蒙古族的音乐就感觉浑身不自在,节奏和地形是矛盾的,缺乏和谐感;务必要让藏族歌手们登场,你会发现他们的歌声与你脚下的路神奇的契合在了一起。

都是叔,腾格尔跟容中尔甲那真的不是一回事,都是姐,降央卓玛和乌兰图雅也确实不是一回事,两组人马换着歌唱那声线也都不是一回事。

当然,你要让周董来草原上唱,那就属于扯犊子了……

开几趟高原上草原上的长途,你会体会到我说的这个道理。

 

一切艺术门类说到最终的精神体验都是一回事,音乐,电影,文学,美术,都要讲究一个“和谐”,往小处说是作品与环境的融合,往大处说是拿作品去契合当下人们的审美需求:迎合也好、提升也罢、刺激也行、媚俗也可以,但是你总得要有个契合点。

比如说现在有个跟地球人八杆子打不着的外星人,他们没有听觉,却能够“看”到光信号载波编码,于是用光信号载波编码“创作”了一首流行歌,风靡整个赛博坦星。外星人热情的与地球人分享,地球人只能看到一大片闪烁不定的、忽明忽暗的光,只能很遗憾的宣布外星人的流行歌是一片“视觉噪音”。

没有契合点。

当然这是一种极端情况,大部分情况下包括香港电影总出烂片这件事情没这么夸张,但是道理是一样的:找不到契合点,你自然就觉得烂,哪怕从“学术”角度讲这个片子无可挑剔,从香港人自己的话语体系里面讲它一丁点问题没有,但是它跟你不契合,既不能迎合你,也不能提升你,甚至都没办法刺激你,媚俗都媚不到你的点上,它对于你来说就是个“视觉噪音”。

同样作为中华文明体系内的地域性艺术,港澳台、藏区、蒙古族地区、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和最广大的汉族聚居区里面的地域性文化区,艺术审美上应该是平等的。国内的藏族有700万人口,蒙古族也有接近这么多,香港不过区区900万人口,没有任何道理产生数量级上的差异,只要你还认同“人人平等”的观念,你就不应该觉得香港人的创造力就比藏族、蒙古族强,甚至我觉得情况恰恰反过来,放牧的时候哼小曲很明显要比办公室文员显得更自然一点。

现实也是这样的,藏族、蒙古族与其他少数民族无论是音乐还是绘画、雕塑、文学方面的创作,都完全不输香港本土那点东西,只不过香港、澳门、台湾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戴上了光环。经济上的相对发达、更早融入世界,在高楼大厦和光鲜亮丽的现代化玩意儿的帮衬下,即使是很无聊的东西也显得更吸引人,毕竟人类都还是更喜欢blingbling的东西一些。

然而一旦大家都有了blingbling的东西,就到了比拼实力的时候了。

 

光环褪去,才知道真功夫,潮水褪去,才知道谁在裸泳。

藏族音乐火的时候声势可一点不比港台音乐差到哪儿去,90年代长途大巴上藏语歌长期霸榜,而且现在港台音乐退潮的趋势下,藏语歌改头换面成功把自己的音乐元素植入到了整个中华文明音乐圈里面,深受广大广场舞大妈喜爱。但是这不是说藏语歌就没有问题,它一样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而且跟港澳台的一切艺术形式一样,都有两个最重大的缺陷:

一是都很“土气”。规范一点说就是受众面很窄,能够契合的人群很有限,能够发挥艺术影响力的场合并不多。比如你去草原,听藏语歌会觉得很合适,但是你在陆家嘴放,那就格格不入。港澳台音乐、电影也是一样,在大陆人看来多少有点儿不知所谓,只是天边一小群人的自我感动而已。本质上跟云南山歌并没有不同,“威宁是个好地方”、“两个婆娘一个郎”、“老司机带带我”,都是小众自嗨。

香港电影近些年的小众自嗨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程度,别的回答多有提及就不再赘述了,诸如“核弹危机出动港警解决”这种桥段,也只有最多最多只见过港警这个级别的“武装力量”的香港人能够嗨起来。两条街的靓仔拍个《古惑仔》,感觉跟抖着腿夸毕节市威宁县,有什么区别?

这尼玛不是一个意思吗?

二是题材都十分有限。在藏语歌里面浸淫日久你就会有一个独特的造诣:发现他们歌唱的内容很少,无外乎“雪山”、“草原”、“神湖”、“情情爱爱”。多的东西有没有?还真没有,除了姑娘像格桑花、小伙子像雄鹰,草原上的牛羊,雪山上的风,湖里的天空,别的没有了。

既不会歌唱祖国,也不大知道歌颂青春,没有诗和远方因为这地方就是好多人心目中的诗和远方,也没有现实生活的荒诞感,没有焦虑和彷徨,更没有太多虚无缥缈的东西。

说到底,很具象。

从题材内容的广度来看确实就是一只手就能数过来,翻来覆去就是草原多么美,姑娘多漂亮,小伙子让人想断肠。不是说这些东西就不能唱,而是你就只唱这个,能翻出来多少花?这么废话么,人类谁还没有点儿对故乡的眷恋和对爱情的渴望?翻来覆去就这么点儿东西表达个几千次几万次,谁都耳朵里长老茧。

香港电影一样存在这个问题,题材广度极为有限。警匪,功夫,言情,商战,封建迷信,完事儿,除此之外拍什么都是这点儿东西。林正英的片子好看不?好看。但是翻来覆去就那点封建迷信,看多了看个开头就知道结尾,那可不是越来越烂吗?

恐怖元素——一不小心弄出大怪——与大怪反复拉扯——打赢大怪——留伏笔,中间穿插点儿搞笑桥段,看个三五部就知道这个套路了,再拍的话就面临一个困境:不改桥段吧太老套、改桥段吧又要弄砸,于是只好以烂为烂了。

你让英叔去领导工农革命?指挥特种作战?开星际飞船?别闹了……

英叔一个符纸贴过去,铁血战士当场爆炸,被压迫的广大塔图因星平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英叔夜参星象日参八卦推演一番,谋定而动运筹帷幄,带领边疆星球群众建造太空电梯,期间挫败了混入革命队伍的高启强一伙黑恶势力,成功建立了革命根据地。

这玩意儿拍出来99.9999%是个超级大烂片。

 

所以你知道为什么“率先现代化”的光环褪去以后,香港的艺术形式,不光是电影,包括文学、音乐、美术、设计,都在势不可挡的颓势尽显,是咋回事了吧?

一种小众地区性艺术的天生局限性而已,受众有限,题材有限。

融入大陆是香港一切事情的唯一前途。

 

  • 稻城记忆
  • 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 稻城土特产
  • 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白玉老虎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3年12月10日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yadin.cn/2023/12/721.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