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脉】解密一张81年前手绘绵竹地图的前世今生(王平 文/图)

近日,绵竹文化历史研究者、绵竹市散文学会会长王兴庭在他的朋友圈展示了一张81年前的手绘绵竹地图。记者发现这张地图所展示的信息与现在的绵竹地图有很多不同之处。那么,这张手绘地图上有着怎样鲜为人知的故事?记者就此进行了探究。

历史文脉】解密一张81年前手绘绵竹地图的前世今生(王平 文/图)

地图是采用钢笔类的工具手绘而成

2021年底,王兴庭通过网络与上海一个藏家朋友聊天,朋友得知他是四川绵竹人后,向他展示了一张民国时期的绵竹旧地图。经多轮讨价后,王兴庭淘到了这张非常珍贵的地图。

经仔细辨认后,王兴庭非常激动。这是一张民国30年2月(1941年)的绵竹县地图,可以看出这张地图上的信息量非常大。有着丰富历史知识的王兴庭虽然可以看出一些冷门,但也有不少需要查找甚至费力钻研的地方。

今年春节期间,王兴庭认真阅读地图上的每一条信息并反复思考。从图上的蓝色印章可以看出此地图原来是国民政府内政部图书馆保存,但如何流失出去的就不得而知了。更为特别的是, 这张地图是采用钢笔类的工具手绘而成,还能看出制图的方格网。图的正中是繁体的从右到左图名《四川省绵竹县图》,并且盖有鲜红的方形篆字印章“绵竹县政府印”。经比较,这枚印章与民国19年(1930年)《绵竹县政府训令》的印章完全一致,地图的制图比例和指北针标注明确。

王兴庭说,地图的左边是县概况表,分格的概况表内容丰富,也是这张地图的特别之处。他分析认为,这张地图是抗战时期绘制,高层政府可能也有摸清家底、统计的作用,从概况的一些内容可以看出当时绵竹的一些情况。

图中的文字写道,县治:绵竹古蜀山氏地民元年属西川道。王兴庭琢磨许久后,又请教年轻的学者李锐智才得到解决。该句话应该断开来读:绵竹古蜀山氏地,民元年属西川道。蜀山氏推测是在古蜀国时期,先秦以前,和蚕丛、鱼凫、开明杜宇同时代的蜀国部族首领。后一句话大概和民国初年袁世凯改变地方行政层级有关,清朝时期按省府道州县几级行政,袁世凯上台后觉得中间层级太多,行政效率不高。因此改成省、道、县三级行政,改了以后绵竹就属于西川道。

当时绵竹的人口仅273078人

当时,将县级分为4个等级。根据绵竹县的物产、人口、经济等综合因素来划分,绵竹划为2等县,由此标志着当时的绵竹县还是比较富裕。

当时的绵竹幅员面积775平方公里。从目前最新的资料公布,绵竹幅员面积1245平方公里,较1941年增加470平方公里。这主要是在50年代初把昔属茂县的太平乡划归了绵竹而扩大了面积。

当时的绵竹县有乡镇数:16个乡,一个镇。大家可以和前几年撤并镇(乡)绵竹的乡镇比较一下,当时没有:马尾乡、兴隆乡、绵远乡、清平乡、天池乡、金花乡。

当时有人口户数:50368户。人口:男:149136人,女:123942人。当时绵竹共有人口:273078人。2020年绵竹常住人口约44万人,人口比1941年接近翻了一倍。

民国时期将有力气的男人称为壮丁,甲级壮丁指年龄在40岁以下,乙级壮丁指年龄在40至50岁之间。统计这样人口的数据,从地图的时间分析是为了抗战的兵源需要。财政:岁入593617元,岁出:593617元。

这组财政数据从地图上的时间看,王兴庭理解是1940年绵竹县政府行政开支的收入和支出,精确到元,是准确无误的。  该地图还有教育概况、警卫组织、卫生设备、仓储、公产、重要物产。

王兴庭说,绵竹物产丰富,粮食作物比较普遍,山区还有煤矿资源,当时遵道有很多用竹子造纸的作坊。其实这张地图上还有一个重要的出产没有写出,那就是绵竹的酒。

历史文脉】解密一张81年前手绘绵竹地图的前世今生(王平 文/图)

地图中翔符寺、绵江河为何与今天的不同?

在名胜古迹中这样写道,翔符寺:西门外数十步。诸葛都护父子墓(距城约半里)。

从地图上的写法,“翔符寺”不是我们现在用的“祥符寺”。不知哪个是准确和正确的?是地图上把“翔”字写错了,还是我们现在把“祥”字写错了?王兴庭经过认真查阅,祥符寺乃北宋祥符年间(1008年--1016年)所建,我们现在所用“祥符寺”是准确的,是地图上把“翔”字弄错了。

王兴庭说,我们再来仔细看看地图上的一些与我们现在不同的地方,从地图上反映的内容来说说当时的故事。

缩小的绵竹县城区图,能看见锯齿形环绕一圈的城墙位置。还能在东边看见一个五角星标示并写有县中的绵竹县立中学,也能看见县政府所在地。在城墙的外边还能看见祥符寺的位置。这个缩小的绵竹县城区图是目前唯一发现标注有城墙位置的地图。绵竹的城墙也是全省乃至全国比较独特的,因为绵竹有五大城门,东南西北外,还有一个小西门。绵竹除县城有城墙外,拱星作为乡镇也建有城墙,这在乡镇中也是较为独特的。

再仔细观察地图,寻找与现在的不同之处,会发现从汉旺流经兴隆富新什地的绵远河,那时地图上标注为“绵江河”。从九龙流到马尾河的“灌耳河”也清楚可见。

地图上在富新和什地夹角处缘何标注有“彰明界”?

众所周知,绵竹周边交界的有茂县,安县、什邡、德阳。但地图上在富新和什地夹角处居然标注有“彰明界”,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彰明是一个县,县城所在地是现在的江油市彰明镇的位置,根本没有与绵竹县的地理位置接壤,相差甚远。经过考证,彰明县在民国时期比较贫困,无任何出产和资源,据说连县政府的开支都无法支出,县长叫苦连天,常到成都的省政府哭穷,省政府官员也无计可施。后来,不知是哪位高人想出的点子,在附近比较富裕的县划“飞地”给彰明,“飞地”上的物产,税收归彰明县所有,人员结构不变归当地,其中就有绵竹。绵竹的富新和什地就划有几千亩土地为“飞地”给彰明。更为惊奇的是,绵竹县城的“苏兴街”也划为“飞地”给彰明县。据了解,什邡,德阳都划有“飞地”给彰明。这也是民国时期四川一大特色行政。1949年政权更迭后,“飞地”取消。

1958年9月5日,国务院决定撤销彰明县、江油县,合并设立江彰县。1959年4月30日国务院批复江彰县更名为江油县。

地图上标注的是孝泉乡,当时孝泉为绵竹和德阳各管一半,一边属绵竹,另一边属德阳。后来有所区分,50年代初绵竹管辖的部分就改为孝德乡。

这张1941年2月绘制的地图由绵竹县政府监制。王兴庭判断,地图应该不是绵竹县政府组织绘制的,有可能是民国政府统一组织专门部门或人员来进行测绘和制图,这个分析从地图的保管单位内政部图书馆盖的蓝色印章上可以看出。

地图的绘制者是郑仕荣,王兴庭花费很多时间,却最终没有找到有关他的任何信息。于是他猜想,郑仕荣很可能不是绵竹当地人。当时绘制地图,应该是他具备这方面的专业技能,有可能是学这个专业的大学生,也有可能是上级政府派来的专业人员来完成此次测绘任务。

这张地图的文字书写全部是繁体字,这也是当时的书写行文标准,这也是承载社会运行发展记录的载体,都是我们赖以记忆历史的符号。

绵竹中学地理老师解读地图中释放的信息

绵竹中学地理教师童冰仔细分析研究这张地图后认为,这是一张81年前珍贵的手工绘制地图,需要无数机缘巧合,才能在今天重现在世人面前。

从这张珍贵的地图上,我们可以读到约一个世纪前我们家乡的概貌。从图上的收藏章和编号可以看出,这张地图曾收藏于绵竹县图书馆。

从比例尺上来看,这是一幅1:15000的地图,也就是说图上距离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50米,这是比例尺相当大的地图了。如果按以前的地图保密级别划分,都可以属于绝密级别了。

从图例上看,这幅地图绘制了我们绵竹县与其他县的交界线:西北、西南、南方,以石亭江为界,与什邡和广汉相邻;西北方以众多山脉为界与茂县相邻;东北方与安县相邻;东南与罗江和德阳相邻。此外,还绘制了区界、乡(镇)界;重要交通线路:县道、乡村道、甚至还有小径。并绘制了重要的聚落:县志、区署、乡镇公所、场镇。

虽说这是一幅行政区划图,但还是以简单的笔触,绘制了主要的山脉和河流。从图中可以看出,绵竹的山主要集中在西北面。境内河流众多,图中唯一使用的彩色,就是用蓝色的线条绘制出的绵竹境内的河流,自西向东依次有石亭江、射水河、龙蟒河、傅家河、白水河、灌耳河、马尾河、绵江河(现在称为“绵远河”)。这些河所使用的都是比较粗的蓝色线条,如果严格按照比例尺来看,可以看出当时都是比较大的河流。现在这些河流除石亭江和绵远河尚属算季节性河流以外,其他道河逐渐干涸。

童冰老师说, 其他的人文要素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变的是具体的个体,不变的是人依然是人,山依然是山。从两幅新老地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变是相对的,而变化是永恒的。

  • 稻城记忆
  • 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 稻城土特产
  • 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白玉老虎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2年5月4日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yadin.cn/2022/05/476.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